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的诗文全集

妾薄命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李端朗读
()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李端朗读
()

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李端朗读
()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朗读
()

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李端朗读
()

送暕上人游春

独将支遁去,欲往戴颙家。晴野人临水,春山树发花。

李端朗读
()

赠岐山姜明府

昨夜闻山雨,归心便似迟。几回惊叶落,即到白头时。

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李端朗读
()

春游乐

游童苏合弹,倡女蒲葵扇。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

褰裳蹋路草,理鬓回花面。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

李端朗读
()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鞲。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

李端朗读
()

送客东归

昨夜东风吹尽雪,两京路上梅花发。行人相见便东西,

日暮溪头饮马别。把君衫袖望垂杨,两行泪下思故乡。

李端朗读
()

送濮阳录事赴忠州

成名不遂双旌远,主印还为一郡雄。赤叶黄花随野岸,

青山白水映江枫。巴人夜语孤舟里,越鸟春啼万壑中。

李端朗读
()

江上赛神

疏鼓应繁丝,送神归九疑。苍龙随赤凤,帝子上天时。

骤雨归山疾,长江下日迟。独怜游宦子,今夜泊天涯。

李端朗读
()

妾薄命

自从君弃妾,憔悴不羞人。唯馀坏粉泪,未免映衫匀。

李端朗读
()

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

马融方值校,阅简复持铅。素业高风继,青春壮思全。

论文多在夜,宿寺不虚年。自署区中职,同荒郭外田。

李端朗读
()

江上逢柳中庸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星沉岭上人行早,

月过湖西鹤唳稀。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李端朗读
()

赠何兆

文章似扬马,风骨又清羸。江汉君犹在,英灵信未衰。

李端朗读
()

忆故山赠司空曙

汉主金门正召才,马卿多病自迟回。旧山暂别老将至,

芳草欲阑归去来。云在高天风会起,年如流水日长催。

李端朗读
()

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李端朗读
()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暮雨风吹尽,东池一夜凉。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杨。

石竹闲开碧,蔷薇暗吐黄。倚琴看鹤舞,摇扇引桐香。

李端朗读
()

戏赠韩判官绅卿

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齿发未知何处老,

身名且被外人愁。欲随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园在虎丘。

李端朗读
()

奉和元丞侍从游南城别业

垂朱领孙子,从宴在池塘。献寿回龟顾,和羹跃鲤香。

高松先草晚,平石助泉凉。馀橘期相及,门生有陆郎。

李端朗读
()

长安感事呈卢纶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李端朗读
()

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

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田园忽归去,车马杳难逢。废巷临秋水,支颐向暮峰。

李端朗读
()

赠道士

姓氏不书高士传,形神自得逸人风。已传花洞将秦接,

更指茅山与蜀通。懒说岁年齐绛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李端朗读
()

中峰居喜见苗发

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闭关。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

暗涧泉声小,荒冈树影闲。高窗不可望,星月满空山。

李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