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鞦韆二首 其一。 华郭春光欲暮时,綵绳争蹴夜忘归。佳人不道罗纨重,拟共杨花苦斗飞。
和慎使君出城见梅花。 化工呈巧异寻常,镂月裁云费刃芒。莫怪使君曾立马,染衣浑似有天香。
诃孟子。 完廪捐阶未可知,孟轲深信亦还疑。岳翁方且为天子,女婿如何弟杀之。
霜。 夜落无人见,朝看到处新。非君有分别,力不柰松筠。
送何秘丞。 吴人作蜀官,万里溯惊湍。地俗虽云异,民情想一般。智明终戒察,政惠不须宽。前史多循吏,乘閒更熟看。
苦雨初霁。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璧月。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干。
客有话故丁秘监京师旧宅因而伤之。 等閒荣谢已愁闻,况话三公极宠身。青史尚为今世事,朱门不是旧时人。文章散入诸蕃口,花药留添上国春。生死交情浑易见,有谁过此为沾巾。
寄赠福山长老。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送张寺丞。 三载居邻县,得闻金玉音。路遥相见少,道合受知深。已矣瓜时戍,悠哉魏阙心。归舟望不及,白日隐寒林。
送分司吴太博还乡。 休官众未许,分政且归闽。名系金闺彦,身为蕙帐人。林泉新得主,冠履渐无尘。知足应常足,安能更问津。
送仙游知县许延评。 策名曾未几,奋迅出埃尘。陋巷潜心久,亨衢得意新。君恩方责报,民业近多贫。莫学悠悠者,谋身不为人。
送任大中。 真伪少分别,吁嗟此世情。西施作老婢,南郭逞新声。命合生来困,诗应没后名。旅游何所得,赤日又徒行。
听周大师琴。 已解琴中意,更加弦上声。他人郑卫杂,此手鬼神惊。深夜众籁息,寒天孤月明。四邻应得睡,浊酒且同倾。
送杜寺丞知永城。 荐表同时入,天衢自此通。弦歌新邑宰,清白旧家风。官舍隋河北,离觞华谷东。勖哉松柏操,咫尺是尧聪。
感怀寄择之。 众人皆锐进,唯我复幽居。虑远梦多乱,身閒气不舒。干求非禄位,好尚岂诗书。日夜又日夜,霜寒鬓发疏。
送黄介夫。 短亭车马地,送子一盘桓。不畏离群久,所嗟行路难。晒衣云日薄,扑面水风酸。圣有中庸训,时时著意看。
送彭昱应举。 计偕千百数,太半是虚名。近日逢吾子,中心叹笔精。众人皆禄位,所贵在诚明。努力唐虞际,期于大有成。
送张评事。 江上楚花鲜,君行一黯然。居官无藉手,选部岂知贤。廉善虽由已,亨通亦在天。都人如问我,疏懒甚当年。
题灵阳宫。 费君投杖处,行客过彷徨。水面风雷散,沙头草木荒。一壶谁世界,千古共凄凉。大块偏劳我,烧丹未有方。
次韵答陈殿丞。 不能随薄俗,非是向深山。自喜道无屈,所嗟心未閒。酒乡贫更入,诗债病犹还。一字成虚美,通宵只厚颜。
感秋。 徙倚重咨嗟,非缘惜岁华。关山异乡客,砧杵别人家。天冷云含日,溪清水献沙。屈魂终不返,悲思更无涯。
晏起。 贫士无所务,閒眠常起迟。谩劳鸡口唤,不奈睡魔欺。宿酒犹薰脑,朝饥未到脾。谁能空汲汲,肉食自谋惟。
养疾。 少小唯贪酒,病来才信医。问方逋客许,寻药野人疑。夜捣全听惯,寒煎觉沸迟。古贤曾爱死,此意亦谁知。
送君俞。 之子来相问,吾言岂不诚。文章难得理,声律易求名。贫甚须清节,亲安莫远行。异时如有立,宗族亦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