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何武王嘉师丹传

班固《汉书》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上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哉!”以褒为待诏,武等赐帛罢。

  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与翟方进交志相友。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坐法免归。

  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征对策,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至死。

  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隶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驾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为刺史五岁,入为丞相司直,丞相薛宣敬重之。出为清河太守,数岁,坐郡中被灾害什四以上免。久之,大司马曲阳侯王根荐武,征为谏大夫。迁兖州刺史,入为司隶校尉,徙京兆尹。二岁,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槃辟雅拜,有司以为诡众虚伪。武坐左迁楚内史,迁沛郡太守,复入为廷尉。绥和元年,御史大夫孔光左迁廷尉,武为御史大夫。成帝欲修辟雍,建三公官,即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武更为大司空,封汜乡侯,食邑千户。汜乡在琅邪不其,哀帝初即位,褒赏大臣,更以南阳犨之博望乡为汜乡侯国,增吧千户。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将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及为御史大夫司空,与丞相方进共奏言:“往者诸侯王断狱治政,内史典狱事,相总纲纪辅王,中尉备盗贼。今王不断狱与政,中尉官罢,职并内史,郡国守相委任,所以一统信,安百姓也。今内史位卑而权重,威职相逾,不统尊者,难以为治。臣请相如太守,内史如都尉,以顺尊卑之序,平轻重之权。”制曰:“可。”以内史为中尉。初,武为九卿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方进共奏罢刺史,更置州牧,后皆复复故,语在《朱博传》。唯内史事施行。

  多所举奏,号为烦碎,不称贤公。功名略比薛宣,其材不及也,而经术正直过之。武后母在郡,遣吏归迎,会成帝崩,吏恐道路有盗贼,后母留止,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哀帝亦欲改易大臣,遂策免武曰:“君举错烦苛,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无以率示四方,其上大司空印绶,罢归就国。后五岁,谏大夫鲍宣数称冤之,天子感丞相王嘉之对,而高安侯董贤亦荐武,武由是复征为御史大夫,月余,徙为前将军。

  先是,新都侯王莽就国,数年,上以太皇太后故征莽还京师。莽从弟成都侯王邑为侍中,矫称太皇太后指白哀帝,为莽求特进给事中。哀帝复请之,事发觉。太后为谢,上以太后故不忍诛之,左迁邑为西河属国都尉,削千户。后有诏举大常,莽私从武求举,武不敢举。后数月,哀帝崩,太后即日引莽入,收大司马董贤印绶,诏有司举可大司马者。莽故大司马,辞位辟丁、傅,众庶称以为贤,又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武为前将军,素与左将军公孙禄相善,二人独谋,以为往时孝惠、孝昭少主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亲近辅幼主,不宜令异姓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公孙禄可大司马,而禄亦举武。太后竟自用莽为大司马。莽风有司劾奏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

  武就国后,莽寝盛,为宰衡,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上党鲍宣,南阳彭伟、杜公子,郡国豪桀坐死者数百人。武在见诬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众人多冤武者,莽欲厌众意,令武子况嗣为侯,谥武曰刺侯。莽篡位,免况为庶人。

  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坐户殿门失阑免。光禄勋于永除为掾,察廉为南陵丞,复察廉为长陵尉。鸿嘉中,举敦朴能直言,召见宣室,对政事得失,超迁太中大夫。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治甚有声。征入为大鸿胪,徙京兆尹,迁御史大夫。建平三年代平当为丞相,封新甫侯,加食邑,千一百户。

  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曰:

  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孔子曰:“材难,不其然与!”故断世立诸侯,象贤也。”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居是国也,累世尊重,然后士民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治功立。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往者致选贤材,贤材难得,拔擢可用者,或起于囚徒。昔魏尚坐事系,文帝感冯唐之言,遣使持节赦其罪,拜为云中太守,匈奴忌之。武帝擢韩安国于徒中,拜为梁内史,骨肉长安。张敞为京兆尹,有罪当免,黠吏知而犯敞,敞收杀之,其家自冤,使者覆狱,刻敞贼杀人,上逮捕不下,会免,亡命数十日,宣帝征敞拜为冀州刺史,卒获其用。前世非私此三人,贪其材器有益于公家也。

  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下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一切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民慢易之。或持其微过,增加成罪,言于刺史、司隶,或至上书章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从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纵,遣使者赐金,尉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

  孝宣皇帝爱其良民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一解。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姓,证验系治,或死狱中,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唯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有材任职者,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此方今急务,国家为利也。前苏令发,欲遣大夫使逐问状,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

  嘉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及能吏萧咸、薛修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天子纳而用之。

  会息夫躬、孙宠等因中常侍宋弘上书告东平王云祝诅,又与后舅伍宏谋弑上为逆,云等伏诛,躬、宠擢为吏二千石。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于上,上欲侯之而未有所缘,傅嘉劝上因东平事以封贤。上于是定躬、宠告东平本章,掇去宋弘,更言因董贤以闻,欲以其功侯之,皆先赐爵关内侯。顷之,欲封贤等,上心惮嘉,乃先使皇后父孔乡侯傅晏持诏书视丞相御史。于是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言:“窃见董贤等三人始赐爵,众庶匈匈,咸曰贤贵,其余并蒙恩,至今流言未解。陛下仁恩于贤等不已,宜暴贤等本奏语言,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考合古今,明正其义,然后乃加爵土;不然,恐大失众心,海内引领而议。暴平其事,必有言当封者,在陛下所从;天下虽不说,咎有所分,不独在陛下。前定陵侯淳于长初封,其事亦议。大司农谷永以长当封,众人归咎于永,先帝不独蒙其讥。臣嘉、臣延材驽不称,死有余责。知顺指不迕,可得容身须臾,所以不敢者,思报厚恩也。”上感其言,止,数月,遂下诏封贤等,因以切责公卿曰:“朕居位以来,寝疾未瘳,反逆之谋相连不绝,贼乱之臣近侍帷幄。前东平王云与后谒祝诅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几危社稷,殆莫甚焉!昔楚有子玉得臣,晋文为之侧席而坐;近事,汲黯折淮南之谋。今云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赖宗庙之灵,侍中、驸马都尉贤等发觉以闻,咸伏厥辜。《书》不云乎?‘用德章厥善’。其封贤为高安侯、南阳太守宠为方阳侯、左曹光禄大夫躬为宜陵侯。”

  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曰:

  臣闻咎繇戒帝舜曰:“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箕子戒武王曰:“臣无有作威作福,亡有玉食;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僣慝。”言如此则逆尊卑之序,乱阴阳之统,而害及王者,其国极危。国人倾仄不正,民用僣差不一,此君不由法度,上下失序之败也。武王躬履此道,隆至成、康。自是以后,纵心恣欲,法度陵迟,至于臣弑君,子弑父。父子至亲,失礼患生,何况异姓之臣?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孝文皇帝备行此道,海内蒙恩,为汉太宗。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尝幸上林,后宫冯贵人从临兽圈,猛兽惊出,贵人前当之,元帝嘉美其义,赐钱五万。掖庭见亲,有加赏赐,属其人勿众谢。示平恶偏,重失人心,赏赐节约。是时,外戚赀千万者少耳,故少府水衡见钱多也。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有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孝成皇帝时,谏臣多言燕出之害,及女宠专爱,耽于酒色,损德伤年,其言甚切,然终不怨怒也。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育数贬退,家资不满千万;放斥逐就国;长榜死于狱。不以私爱害公义,故虽多内讥,朝廷安平,传业陛下。

  陛下在国之时,好《诗》、《书》,上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诵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共皇寝庙比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贤母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为贤治器,器成,奏御乃行,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讠雚哗,群臣惶惑。诏书罢菀,而以赐贤二千余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僣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百姓讹言,持筹相惊,被发徒跣而走,乘马者驰,天惑其意,不能自止。或以为筹者策失之戒也。陛下素仁智慎事,今而有此大讥。

  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身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

  于是上寝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

  会祖母傅太后薨,上因托傅太后遗诏。令成帝母王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贤二千户,及赐孔乡侯、汝昌侯、阳新侯国。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上及太后曰:“臣闻爵禄土地,天之有也。《书》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裂地而封,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阴阳,其害疾自深。今圣体久不平,此臣嘉所内惧也。高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藏已竭,唯恐不足。财皆民力所为,孝文皇帝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益贤户,赐三侯国,臣嘉窃惑。山崩地动,日食于三朝,皆阴侵阳之戒也。前贤已再封,晏、商再易邑,业缘私横求,恩已过厚,求索自恣,不知厌足,甚伤尊尊之义,不可以示天下,为害痛矣!臣骄侵罔,阴阳失节,气感相动,害及身体。陛下寝疾久不平,继嗣未立,宜思正万事,顺天人之心,以求福晁,奈何轻身肆意,不念高祖之勤苦垂立制度欲传之于无穷哉!《孝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愚戆数犯忌讳,唯陛下省察。”

  初,廷尉梁相与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及五二千石杂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奏欲传之长安,更下公卿复治。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以为可许。天子以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内顾望,操持两心,幸云逾冬,无讨贼疾恶主雠之意,制诏免相等皆为庶人。后数月大赦,嘉奏封事荐相等明习治狱,“相计谋深沉,谭颇知雅文,凤经明行修,圣王有计功除过,臣窃为朝廷惜此三人。”书奏,上不能平。后二十余日,嘉封还益董贤户事,上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在位不尽忠诚,外附诸侯,操持两心,背人臣之义,今所称相等材美,足以相计除罪。君以道德,位在三公,以总方略一统万类分明善恶为职,知相等罪恶陈列,著闻天下,时辄以自劾,今又称誉相等,云为朝廷惜之。大臣举错,恣心自在,迷国罔上,近由君始,将谓远者何!对状。”嘉免冠谢罪。

  事下将军中朝者,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劾嘉迷国罔上不道,请与廷尉杂治。胜独以为嘉备宰相,诸事并废,咎由嘉生;嘉坐荐相等,微薄,以应迷国罔上不道,恐不可以示天下。遂可光等奏。

  光等请谒者召嘉诣廷尉诏狱,制曰:“票骑将军、御史大夫、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卫尉云等五十人以为:“如光等言可许。”议郎龚等以为:“嘉言事前后相违,无所执守,不任宰相之职,宜夺爵士,免为庶人。”永信少府猛等十人以为:“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明主躬圣德,重大臣刑辟,广延有司议,欲使海内咸服。嘉罪名虽应法,圣王之于大臣,在舆为下,御坐则起,疾病视之无数,死则临吊之,废宗庙之祭,进之以礼,退之以义,诔之以行。案嘉本以相等为罪,罪恶虽著,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国褒宗庙也。今春月寒气错缪,霜露数降,宜示天下以宽和。臣等不知大义,唯陛下察焉。”有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都船诏狱。

  上闻嘉生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欲关公卿示重慎;置驿马传囚,势不得逾冬月,诚不见其外内顾望阿附为云验。复幸得蒙大赦,相等皆良善吏,臣窃为国惜贤,不私此三人。”狱吏曰:“苟如此,则君何以为罪犹当?有以负国,不空入狱矣。”吏稍侵辱嘉,嘉喟然卬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帝舅大司马票骑将军丁明素重嘉而怜之,上遂免明,以董贤代之,语在《贤传》。

  嘉为相三年诛,国除。死后上览其对而思嘉言,复以孔光代嘉为丞相,征用何武为御史大夫。元始四年,诏书追录忠臣,封嘉子崇为新甫侯,追谥嘉为忠侯。

  师丹字仲公,琅邪东武人也。治《诗》,事匡衡。举孝廉为郎。元帝末,为博士,免。建始中,州举茂才,复补博士,出为东平王太傅。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举丹论议深博、廉正守道,征入为光禄大夫、丞相司直。数月,复以光禄大夫给事中,由是为少府、光禄勋、侍中,甚见尊重。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食邑,领尚书事,遂代王莽为大司马,封高乐侯。月余,徙为大司空。

  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僣盛,常内邑邑。即位,多欲有所匡正。封拜丁、傅,夺王氏权。丹自以师傅居三公位,得信于上,上书言:“古者谅闇不言,听于冢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前大行尸柩在堂,而官爵臣等以及亲属,赫然皆贵宠。封舅为阳安侯,皇后尊号未定,豫封父为孔乡侯。出侍中王邑、射声校尉王邯等。诏书比下,变动政事,卒暴无渐。臣纵不能明陈大义,复曾不能牢让爵位,相随空受封侯,增益陛下之过。间者郡国多地动,水出流杀人民,日月不明,王星失行,此皆举错失中,号令不定,法度失理,阴阳混浊之应也。臣伏惟人情无子,年虽六七十,犹博取而广求。孝成皇帝深见天命,烛知至德,以壮年克己,立陛下为嗣。先帝暴弃天下而陛下继体,四海安宁,百姓不惧,此先帝圣德当合天人之功也。臣闻天威不违颜咫尺,愿陛下深思先帝所以建立陛下之意,且克己躬行以观群下之从化。天下者,陛下之家也。肺附何患不富贵,不宜仓卒。先帝不量臣愚,以为太傅,陛下以臣托师傅,故亡功德而备鼎足,封大国,加赐黄金,位为三公,职在左右,不能尽忠补过,而令庶人窃议,灾异数见,此臣之大罪也。臣不敢言乞骸骨归于海滨,恐嫌于伪。诚惭负重责,义不得不尽死。”书数十上,多切直之言。

  初,哀帝即位,成帝母称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称皇太后,而上祖母傅太后与母丁后皆在国邸,自以定陶共王为称。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谦让,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称尊号,上于是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帝,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职,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以为宜如褒、犹言。丹议独曰:“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故尊卑之礼明则人伦之序正,人伦之序正则乾坤得其位而阴阳顺其节,人主与万民俱蒙晁福。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亡爵父之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孝成皇帝圣恩深远,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祀,今共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皇祭入其庙。今欲立庙于京师,而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又亲尽当毁,空去一国太祖不堕之祀,而就无主当毁不正之礼,非所以尊厚共皇也。”丹由是浸不合上意。

  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将军中朝臣,皆对曰:“忠臣不显谏,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臣不密则失身’,宜下廷尉治。”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尚书劾咸、钦:“幸得以儒官选擢备腹心,上所折中定疑,知丹社稷重臣,议罪处罚,国之所慎,咸、钦初傅经义以为当治,事以暴列,乃复上书妄称誉丹,前后相违,不敬。”上贬咸、钦秩各二等。遂策免丹曰:“夫三公者,朕之腹心也。辅善相过,匡率百僚,和合天下者也。朕既不明,委政于公,间者阴阳不调,寒暑失常,变异屡臻,山崩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连,无所归心,司空之职尤废焉。君在位也出入三年,未闻忠言嘉谋,而反有朋党相进不公之名。乃者以挺力田议改币章示君,君内为朕建可改不疑;以君之言博考朝臣,君乃希众雷同,外以为不便,令观听者归非于朕。朕隐忍不宣,为君受愆。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寝以成俗,故屡以书饬君,几君省过求己,而反不受,退有后言。及君奏封事,传于道路,布闻朝市,言事者以为大臣不忠,辜陷重辟,获虚采名,谤讥匈匈,流于四方。腹心如此,谓疏者何?殆谬于二人同心之利焉,将何以率示群下,附亲远方?朕惟君位尊任重,虑不周密,怀谖迷国,进退违命,反复异言,甚为君耻之,非所以共承天地,永保国家之意。以君尝托傅位,未忍考于理,已诏有司赦君勿治。其上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归。”

  尚书令唐林上疏曰:“窃见免大司空丹策书,泰深痛切,君子作文,为贤者讳。丹经为世儒宗,德为国黄耇,亲傅圣躬,位在三公,所坐者微,海内未见其大过,事既已往,免爵大重,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复丹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仰也。惟陛下财览众心,有以尉复师傅之臣。”上从林言,下诏赐丹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丹既免数月,上用朱博议,尊傅太后为皇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与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同尊,又为共皇立庙京师,仪如孝元皇帝。博迁为丞相,复与御史大夫赵玄奏言:“前高昌侯宏首建尊号之议,而为丹所劾奏,免为庶人。时天下衰粗,委政于丹。丹不深惟褒广尊亲之义而妄称说,抑贬尊号,亏损孝道,不忠莫大焉。陛下圣仁,昭然定尊号,宏以忠孝复封高昌侯。丹恶逆暴著,虽蒙赦令,不宜有爵邑,请免为庶人。”奏可。丹于是废归乡里者数年。

  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夺其玺授,更以民葬之,定陶隳废共皇庙。诸造议泠褒、段犹等皆徙合浦,复免高昌侯宏为庶人。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称僣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有司条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而丹功赏未加,殆缪乎先赏后罚之义,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为义阳侯。”月余薨,谥曰节侯。子业嗣,王莽败乃绝。

  赞曰:何武之举,王嘉之争,师丹之议,考其祸福,乃效于后。当王莽之作,外内咸服,董贤之爱,疑于亲戚,武、嘉区区,以一蕢障江河,用没其身。丹与董宏更受赏罚,哀哉!故曰“依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

译文及注释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宣帝时,天下战乱平息秩序安定,四夷归服,神爵、五凤之间多次蒙受祥瑞以应人君之德。益州刺史王襄指使辩士王裹颂扬漠德,作了《中和》、《乐职》、《宣布》三篇。何武当时十四五岁,与成都杨覆众等人一同学习唱这些诗。那时,宣帝沿袭武帝旧例,寻求博识通达才能卓越的士人,在宣室召见何武等人。皇上说:“这是盛德之事,我凭什么能够承受它啊!”以王褒备作待韶,何武等人赐帛罢退。

  何武拜见博士从师学习,研习《周易》。凭考中射策甲科做了郎,与翟方进心志投合相互友好。光禄勋以四行推举官吏,何武升任鄂县县令。犯法被罢免回家。

  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郡县的人很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经常不交纳赋税,县裹多次负担他的赋税。集市上负责收税的人求商抓住这点侮辱何显家,何显大怒,想要藉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 “因为我们家交租赋服徭役不在众人之前,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的官吏难道不应该这样吗!”何武最终报告太守,招纳求商做了卒吏,州里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敬佩他。

  遇了很久,太仆王音推举何武贤良方正,召他对策,授官做了谏议大夫,升任扬州刺史。他纠举上报食禄二千石的大官吏一定先向他们颁下通告,服罪的替他们减除罪状,罢免他们就行了;不服罪的,以最重的刑罚上报他们的罪状,抵偿他们应负的罪责,有的甚至获死罪。

  九江太守戴圣,是《礼经》中号称小戴的那个人,实行惩处多不遵守法令,前刺史因为他是大儒者,宽容了他。等到何武做刺史,巡行部腊审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有检举出来交给郡治罪的。戴圣说:“后进生知道什么,竟想扰乱别人的管理!”都没有裁决。何武派从事查访到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己辞了官。后来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诽谤何武。何武听说了这件事,自始至终不宣扬他的恶行。后来,戴圣的儿子的宾客聚为群盗,被官吏捕获,拘囚在庐江,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用心公平地裁决追件事,其子最后得以不判死罪。从这以后,戴圣羞愧心服。何武每次奏事到京师,戴圣未曾不到他门下谢恩。

  何武作刺史,二千石官吏有罪,随时检举上报,其余贤能与不贤能的官吏都一视同仁,因此国各重视他们的郡守和国相,州中太平。巡行部属一定要先到学官接见诸生,考查他们的诵读和论辩,询问他们政事的得失,然后进入传舍,拿出记录询问耕种田地的数量,五谷的好坏,之后才会见郡守,把造作为惯常的次序。

  当初,何武做郡中官吏的时候,奉事太守何寿。何寿知道何武有宰相的才能,因为他与自己同姓,所以厚待他。后来何寿做了大司农,他哥哥的儿子做庐江长史。当时何武在官邸奏事,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备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和老朋友杨覆众等人,酒喝得正畅快,让他哥哥的儿子出来见面,说:“逭孩子是扬州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拜见过何武。”何显等人很羞愧,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何武,何武说:“刺史如同古代的方伯,是皇上所委任,一州的表率呀,职责在于推荐善人罢除恶人,官吏治理政务的成绩有卓越之处,百姓有隐居的,才应当召见,不能有什么私下的询问。”何显、杨覆众勉强他,不得已召见,赐给一卮酒。年中,庐江太守举拔了何寿哥哥的儿子。何武就是这样遵守法令害怕失职。

  何武做了五年刺史,入京做丞相司直,丞相薛宣很敬重他。出任清河太守,几年后,因郡中十分之四以上地区遭受灾害获罪免官。过了很长时间,大司马曲阳侯王根推荐何武,征召他做了谏大夫。升任兖州刺史,入京任司隶校尉,调任京兆尹。过了两年,何武推举方正,因所举的人被召见时旋转一拜,有司认为他违谬众人弄虚作假而获罪。何武获罪贬为楚内史,升任沛郡太守,又入京任廷尉。绥和三年,御史大夫孔光被贬为廷尉,何武做了御史大夫。成帝将要修治辟雍,开置三公官职,就将原来的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何武改任大司空,封为泛乡侯,食邑一千户。泛乡在琅邪不其,哀帝刚即位,褒奖赏赐大臣,另把南阳挛的博望乡作为泛乡侯封地,增加封地一千户。

  何武为人仁爱厚道,喜欢举荐士人,劝勉称颂别人的好处。他做楚内史时厚待龚胜、龚舍二人,在沛郡时厚待唐林、唐尊二人,等到做了公卿,就向朝廷推荐他们。这些入之所以能显赫于世,都是何侯的力量,世人因此敬重何武。然而他憎恶朋党,一定向儒者询问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询问考察儒者,用来相互参考检验。要任命官吏,先制定科目条例来防止私相嘱托。他做官也没什么显赫的名声,离任后常被人怀念。

  等到何武做了御史大夫司空,与丞相方进一同进奏说:“以前诸侯王判决案件治理政事,内史主管诉讼事务,相总管法令辅佐诸侯王,中尉治理盗贼。现在诸侯王不判决案件参与政务,中尉官职罢置,职责并入内史,委任郡国守相,是为了统一威信,安定百姓。现在内史职位低下而权力重大,权势超过了职位,不统一为尊贵的地位,很难治理好。我请求相的职位要如同太守,内史的职位要如同都尉,来顺应尊卑的次序,平衡轻重的权力。”皇上命令说:“可以。”把内史改为中尉。开始何武为九卿的时候,进言说应该设置三公官职,又与方进一同进奏罢设刺史,改设州牧,后来又都恢复了旧制,这件事记载在《朱博传》中。衹有内史一事实行了。

  何武多有举荐进奏,称得上烦琐细碎,不能称为贤能的人。他的功绩声名大致与薛宣一样,才能不如他,但经学和正直要超过他。何武的后母住在郡中,他派官吏回去迎接,刚好成帝死亡,官吏恐怕道路卜有盗贼,就让后母留在了邵中,左右近臣有人谴责何武事奉亲人不忠厚。哀帝也想改换大臣,于是颁策书罢免何武道:“您行事烦琐,不合众人的心意,孝顺的声名没有听到,坏的名弹流行,没有用来做表率向四方显示的。应交回大司空印绶,免官回归封国。”此后过了五年,谏大夫鲍宣多次为他伸冤,天子感动于丞相王嘉的对答,而高安侯董贤也推荐何武,何武因此又被征召做了御史大夫。过了一个多月,调任为前将军。

  在追以前,新都侯王莽回归封国,过了几年,皇帝因为太皇太后的缘故征召王莽返回京师。工莽的堂弟成都侯王邑是侍中,假称太皇太后旨意报告哀帝,替王莽请求特进给事卜官职。哀帝又向太皇太后请示,事情暴露。太后替他谢罪,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不忍杀他,降职任命王邑做了西河属国都尉,削减千户。后来有韶令举荐大常,王莽私F裹怂恿何武以求举荐,何武不敢推举他。此后过了几个月,哀帝崩,太后当日召王莽入宫,收回大司马董贤的印绶,命令有司推荐可以做大司马的人。乇莽原来是人司马,因躲避丁、傅辞去官位,众人称颂认为他贤能,又是太后的近亲,白大司徒孔光以下满朝官员都推举王莽。何武是前将军,平时与左将军公孙禄相交好,两人单独谋划,认为以前孝惠、孝昭两个年幼的皇上在位的时候,外戚吕、霍、上官把持政权,几乎倾危社稷。现在孝成、孝哀连续两代没有子嗣,止应当挑选任命亲近的人辅佐年幼的皇上,不应让异姓大臣把持政权,亲密和疏远的人相间杂,替国家谋划为便利。因此何武推举公孙禄可以做大司马,而公孙禄也推举何武。太后最终自主任命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暗示有司进奏弹劾何武、公孙禄相互称道荐举,两人都被免官。

  何武回到封国后,王莽的势力渐渐强盛起来,做了宰衡,暗地裹诛杀不依附自己的人、元始三年,吕宽等事情发生。当时大司空甄丰接受王莽的暗中旨意,派遣使者乘驿车清理惩治其同党,牵连引出许多王莽所想要诛杀的人,上党鲍宣,南阳彭伟、杜公子,郡国豪杰获罪而死的有几百人。何武也在被诬陷之列,大理正用槛车征召何武,何武自杀。众人多有认为何武冤枉的,王莽想满足众意,让何武的儿子何况继嗣为侯,谧何武为剌侯。王莽篡位,罢免何况为庶人。

  王嘉字公仲,是乎陵人。考中明经射策甲科做了郎,因守殿门时没有拦住不应进的人而获罪免官。光禄勋于永任命他为属官,因察举廉者做了南陵县丞,又因举廉而做了长陵县尉。鸿嘉年间,举荐敦朴能直言的人,王嘉被召到宣室,对答政事得失,破格升任太中大夫。出京任九江、河南太守,治政很有名声。被征召入京任大鸿胪,调任京兆尹,升任御史大夫。建平三年,代替平当做丞相,封为新甫侯,加授食邑一千一百户。

  王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望,皇上很敬重他。哀帝刚刚即位,想要匡正成帝的政事,多有变动,王嘉上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的功绩在于得到人才。孔子说: “贤才难得,不是这样的吗!”“因而继承前代定立为诸侯的,衹像他们的先人一样贤能就行了。”即使不能够全都贤能,天子可以替他们挑选大臣,策立命卿来辅佐他们。据有这个封国,历代尊敬士人重视贤才,然后士人和百姓才会归附于他,因此教化施行而统治的功绩建立。现在郡守的地位比古代的诸侯还重要,从前招引选拔贤才,贤才很难得到,选拔提升可用的人,有的是从囚徒中起用的。从前魏尚因事获罪被拘囚,文帝感动于冯唐的话,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他的罪名,授任云中太守,匈奴畏惧他。武帝从被罚作劳役的人中提拔了韩安国,任命为梁的内史,骨肉因此安生。张敞做京兆尹,有罪应当免官,有狡猾的官吏知道后就故意冒犯张敞,张敞逮捕并杀了他,他家为自己伸冤,使者复核狱案,以杀人罪弹劾张敞,皇上不下逮捕令,遇到赦免,逃亡在外数十天,宣帝征召张敞授任冀州刺史,终于得到了他的用场。前代不是偏私这三个人,而是贪图他们的才器对国家有益处呀。

  孝文帝的时候,官吏处于官位的有的延长到子孙,就以官名做了姓氏,仓氏、库氏就是仓库官的后代。那些食俸二千石的大官吏也安于官位喜爱他们的职业,然后上下勉励,没有谁有得过且过、马虎草率的心思。这以后稍稍有了变动,公卿以下的官吏相互更递很急促,又多次改变政事,司隶、部刺史考察到官吏有过失就都加以弹劾,宣扬隐私。官吏有的在位几个月就辞官了,送走旧的迎来新的,相互往来于道路。中等才能的人苟且容身寻求保全,下等才能的人心怀恐惧顾全自身,权宜谋求私利的人增多了。食俸二千石的官吏更加轻微卑贱,官吏百姓都轻慢他们。有人掌握了他们微小的过失,增加成罪名,报告给刺史、司隶,有的就依进上的书章下令惩治他们;众人知道他们容易倾危,稍有失意就产生背叛的心思。前时山阳逃亡的役人苏令等人恣意横行,官吏士人面临患难,没有谁愿意守义殉节而死,这是因为郡守、诸侯相的威权平时就被剥夺了。孝成皇帝懊悔这件事,颁下诏书,二千石官吏不以故意放纵为罪名,派使者赏赐黄金,宽慰他们的心,确实是认为国家有危急,还得责令二千石官吏办理,二千石官吏的威权在危难时得到发挥,才能统率任使下属和百姓。

  孝宣皇帝爱护那些善于治民的官吏,有奏章弹劾,就把事情留在禁中,遇有赦令一概解除。旧例,尚书很少发布奏章,是烦劳搅扰百姓的,证实了就拘囚惩处,有死在狱中的,奏章文中一定有“敢告之”的字样才发布。希望陛下留心选择贤才,记取好处忘掉过失,容忍臣子,不要为了寻求完备而责备他们。二千石官、部刺史、三辅县令有才能胜任官职的,入之常情不能没有过失差错,应该能够宽恕小错,让努力奉职的人有所勉励。这是现今的重要事情,国家的利益呀。前一时苏令发起为盗,想派遣大夫让他追问情况,当时见到的大夫没有能够胜任派遣的,就召见整屋县令尹逢授任为谏大夫而派遣了他。现今诸大夫有才能的很少,应该预先存养能够做出成就的人,那么士人就会赴救国难不吝惜死亡;面临患乱匆促间才寻求这样的人,这不是治明朝廷的办法啊。王嘉于是推荐儒者公孙光、满昌以及有才能的官吏萧咸、薛修等人,都是原来食俸二干石官吏中有声名被称颂的,天子都接纳任用了他们。

  正好息夫躬、孙宠等人通过中常侍宋弘进上奏书告发束干王刘云向鬼神祈祷诅咒皇上,又与后舅伍宏谋划弑杀皇上发动叛乱,刘云等伏法被杀,息夫躬、孙宠被提升为俸禄二千石的官吏。此时,侍中董贤被皇上喜爱宠信,皇上想封他为侯却没有什么理由,傅嘉劝皇上藉柬平王的事来封赏董贤。皇上因此决定更改息夫躬、孙宠告发东平王的原来的奏章,削去宋弘的名字,改称因董贤而听到了这件事,想凭藉这个功劳封他为侯,三个人都先赐爵为关内侯。过了不久,想册封董贤等人,皇上心中忌惮王嘉,于是先派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拿着韶书给丞相御史看。于是王嘉与御史大夫买延进上密封的奏书说:“私下裹看见董贤等三人刚刚赐爵,众人纷纷议论,都说董贤显贵了,其余的人一起蒙受恩宠,到现在流言没有消散。陛下不断向董贤等人施加仁爱恩惠,应该显示董贤等人本来奏章的语句,接见询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考察符合古今之例,确定它符合道义,这样以后才加爵封地;不这样,恐怕会大失人心,天下人伸颈议论。公开评议这件事,一定有说应当封侯的,在于陛下是否听从;天下的人即使不高兴,过错也有所分摊,不单单在陛下一个人。以前定陵侯淳于长刚封侯,造件事也有争议。大司农谷永认为淳于长应当封侯,众人归罪于谷永,先帝没有单独蒙受那些责难。臣王嘉、臣贾延才能低下不称职,即使死了也难逃罪责。明知顺从不违逆圣旨,能够得以一刻容身,而不敢顺从的原因,是想报答您的厚恩啊。”皇上被他们的话感动,停止了这件事,过了几个月,终于下命令封赏董贤等人,由此严厉地责备公卿说: “我登上皇位以来,卧病未愈,反叛的阴谋,相连不断,叛乱的臣子,亲近侍奉在宫中。前束平王刘云和王后谒向鬼神祈祷诅咒我,派侍医伍宏等内侍来切脉,几乎倾危了社稷,大概没有什么比这更厉害的了!从前楚国有子玉得臣,晋文公为他侧席而坐;近代的事例,有汲黯挫败了淮南王的阴谋。现今刘云等能够有谋划弑杀天子而叛乱的阴谋,这是公卿辅臣没有谁能尽心致力于视听来把它消灭压制在没有发生时的缘故啊。依赖宗庙的神灵,侍中驸马都尉董贤等人发觉并报告了我,乱臣都按他们的罪过受到了惩罚。《尚书》中不是说吗?‘任用有德的人来表扬他们的忠善。,因此封董贤为高安侯、南阳太守孙宠为方阳侯、左曹光禄大夫息夫躬为宜陵侯。”

  此后过了几个月,出现了H食,皇卜命令推举敢于直言的人,王嘉又进上密封的奏书说:我听说咎繇告诫帝舜说:“据有国家的人不要傲慢,不要放纵欲望,要谨慎戒备,一天一天地把握万事的端机。”箕子告诫武王说: “臣下应该没有作威作福的,没有吃精美食物的;如果臣下有作威作福吃精美食物的,对你的家有损害,对你的国不吉祥,众人因此偏邪不正,百姓因此虚假邪恶。”这是说像这样就会违背尊卑的次序,扰乱阴阳的规则,而损害到君王,他的国家就很危险了。居住在城邑裹的人偏邪不正,百姓因此虚假邪恶不专一,这是君王不遵守法令制度、上下丧失应有的秩序所造成的衰败呀。武王亲自实行这些法度,国家隆盛一直到成康时代。从成康时代以后,放任心意纵容欲望,法令制度衰落,到了臣下弑杀君主,儿子弑杀父亲的地步。父子是最亲的关系,却丧失礼法厌恨父亲的存在,何况异姓的臣下呢?孔子说: “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应敬谨地处事而有信用,节俭费用而爱惜百姓,使用民力有一定的时限。”孝文皇帝完全施行这些措施,天下人都蒙受了恩惠,成为汉太宗。孝宣皇帝赏罚公平明确,施恩有节度,记录入的功绩,忽略小的过失,因此达到了国家治理天下太平。孝元皇帝继承了伟大的事业,平和恭顺少有欲望,都城内库有钱四十万万,水衡积钱二十五万万。少府积钱十八万万。孝元帝曾经巡幸上林,后宫冯贵人跟随到兽圈,猛兽受惊出圈,贵人上前挡住元帝,元帝嘉奖她的义行,赐钱币五万。掖庭宫人会见亲属,有给他们赏赐的,嘱咐他们不要当众道谢。显示平和憎恶偏邪,重视人心的丧失,赏赐节约。那时外戚资财上千万的很少,因此少府水衡积钱很多。即使遭逢初元、永光凶年的饥荒,加上西羌的变乱,在外供奉着军队,在内赈救着贫苦的百姓,始终没有社稷倾危的忧患,这是因为内府的储藏充实啊。孝成皇帝的时候,谏臣多谈论微服出行的害处,以及女宠独占宠爱,沉湎在酒色中,损害德行伤减寿命,那些言论都很恳切,但孝成帝始终不怨恨发怒。受宠的大臣有淳于长、张放、史育,史育多次被贬辞官,家中资财不到千万,张放被斥逐回归封国,淳于长受杖刑死在狱中。不因私人的宠爱损害国家的道义,因此虽有好内的责难,而朝廷安定太平,把事业传授给了陛下。

  陛下在封国的时候,喜爱《诗经》和《尚书》,崇尚节俭,征召入京所经过的路上人们都称颂您的品德美好,这是因为天下的人改变心意希望您能治理好国家。陛下刚即位,更换帷帐,除去华丽的丝织品,乘舆坐席衣服的边饰衹用粗厚的丝织品。基皇的寝庙屡屡应当建造,您忧虑哀怜百姓,考虑到费用不足,因道义而割舍恩情,就暂时停止了工程,现在才开始建造。然而驸马都尉童贤正在上林中兴建官署,又为董贤修建大宅,开宅门向北阙,引王渠灌注园池,派使者监视劳作,赏赐官吏和兵卒,规模比修建宗庙还大。董贤的母亲病了,长安的厨官供给祭祀的饮食,祝祷的途中遇到的行人都得到饮食。为董贤制做器具,制成了,要上报给您通过才行,有的物品好,就特别赏赐那些工匠,自己贡献宗庙三宫的器物还达不到这样。董贤家有婚事宴请宾客以及会见亲戚,官吏们一起供给财物,赏赐直到仓头奴婢,每人十万钱。派使者监视,收取市场仁的物品,商人震惊,路人喧哗,群臣惶惑。下韶书命令废止苑囿,却因为赐给董贤二千多顷土地,均田制度从此被破坏了。奢侈僭越放纵欲望,变易惑乱阴阳,灾祸异象众多,百姓传播谣言,手持算筹惊惶不安,披发光脚逃跑,骑马的就飞奔起来,上天迷乱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无法控制自己。有人认为这是对谋划者策略失误的告诫。陛下一向仁厚睿智做事谨慎,现在却受到这样深的责难。

  孔子说: “国家倾危了却不能支撑,国家颠覆了却不能扶持,那又为什么还任用那个人做相呢?”臣王嘉有幸能够身居相位,私下裹内心悲伤不能传达我忠诚的心意;如果我死了对国家有益,那么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希望陛下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偏爱,体察众人共同的疑虑。从前宠臣邓通、韩嫣因尊贵骄纵失去了节制,放纵游乐没有满足,卑贱的人抑制不住心中的欲望,终于陷入罪人之列。惑乱国家丢掉性命,不能始终享有那份俸禄,造就是所谓的爱他正好是害了他啊。您应该深刻借鉴前代,从而节制对董贤的宠爱,以保全他的性命。于是皇上渐渐不高兴了,却更加宠爱董贤,无法控制自己。

  正逢祖母傅太后去世,皇上藉机假托傅太后遣诏,让成帝母亲王太后颁给丞相御史,加封董贤二千户,以及赐给孔乡侯、汝昌侯、阳新侯封地。王嘉将诏书封还,趁此进上密封的奏书劝谏皇上和太后说:“我听说爵禄土地是上天的财产。《尚书》中说:‘皇天任命有德的人,有五种服饰五种彩章。,君王替上天给众人赐封爵位,尤其应该慎重。分割土地来赐封,做得不够合适,百姓就不信服,触动阴阳之气,这样的坏处是严重危害自身的健康。现在您的身体长久不舒服,这是臣王嘉心中忧惧的事啊。高安侯董贤,是以谄媚而受宠的臣子,陛下拿出爵位来使他尊贵,竭尽财物来使他富贵,减损您最尊贵的身份来使他荣耀,君主的威严已经减弱了,内府的储藏已经用尽了,还惟恐不能满足他。财物都是百姓的力量所得,孝文皇帝想要修建露台,吝惜百金的花费,克制自己没有修建。现在董贤散发国家的赋款来布施个人的恩惠,一家甚至给到一千金,自古以来尊贵的大臣未曾有过这样的事,流言传播四方,百姓都一同怨恨他。乡里的谚语说:‘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我常常替他感到心寒。现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的遣诏,命令丞相御史增加董贤的封户,赐给三个侯封地,臣王嘉私下裹很困惑。山崩地动,H食发生在年月曰之首,遣都是对阴侵犯阳的告诫啊。以前董贤已经两次受封,傅晏、傅商也两次改换封地,郑业因私心而任意索求,恩惠已经过于深厚,求财索位放任自己的欲望不知满足,严重损害了尊敬尊者的大义,不能够把这些昭示给天下人,其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大臣骄纵狡诈,阴阳失去节制,气感相动,就会危害身体。陛下卧病在床长久不愈,继嗣没有确立,应该考虑修正各项事务,顺应卜天和百姓的心意,来求得福佑,为什么要轻鄙自己放纵欲望、不顾念高祖辛辛苦苦创立的国家要把它传到无穷代呢!《孝经》中说:‘天子有七个静谏的大臣,即便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天下。’我恭谨地封上诏书,不敢显露给人看,不是吝惜性命而不自置于法,是害怕天下人知道这件事。所以不敢弹劾自己。愚臣多次触犯忌讳,希望陛下能够用心地省察。”

  当初,廷尉梁相与丞相长史、御史中丞以及五个二千石官吏共同审理束平王刘云的案件。当时冬月还没过二旬,梁相怀疑刘云有冤情,狱状有假饰的言辞,上奏书要求转到长安,再下达给公卿重新审理。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认为可以批准。天子以梁相等人都见皇上身体不好,内外观望,心怀二意,希望刘云活过冬天,没有讨伐叛贼的罪恶、憎恶主上的仇敌的心意,下诏令罢免梁相等人都为庶人。此后过了几个月大赦,王嘉进上密封的奏书举荐梁相等人通晓处理狱案,“梁相计谋深沉,鞫谭很会做规范的文书,宗伯凤通晓经术品德端方,圣明的君主应该计算大臣的功劳免除他们的过错,我私下裹替朝廷惋惜这三个人。”奏书进上,皇上很不高兴。此后过了二十多天,王嘉封还给董贤增加封户的韶书,皇上于是发怒了,召王嘉到尚书那裹,责问他以“梁相等人前次因在官位不尽忠诚,对外依附诸侯,怀有二心,违背了人臣的道义获罪,现在你称赞梁相等人有才能,足以计量功劳免除罪过。您因有道义德行,官居三公之位,以总筹方略统一万类分明善恶作为职责,知道梁相等人的罪恶已经公布,显示给天下人知道,当时就进行了自我弹劾,现在又称誉梁相等人,说替朝廷惋惜他们。大臣的举止,任凭自己的心意所在,迷乱国家欺罔主上,近臣从您开始,更何况在远处做官的人呢!要以状对答”。王嘉脱掉朝冠请罪。

  事情下达给将军和九卿大臣审理。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弹劾王嘉迷乱国家欺罔皇上不守道义,请求与廷尉共同处治。龚胜个人认为嘉官居宰相,各事一同废止,过失是因干嘉引起的;王嘉因举荐梁相等人获罪,太轻微,用来对应迷乱国家欺罔皇上不守道义的罪名,恐怕不能显示给天下人。皇上于是同意了孔光等人的奏请。

  孔光等请求谒者召王嘉到廷尉韶狱,皇上命令说:“骠骑将军、御史大夫、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大、博士、议郎商议。”卫尉刘云等五十人认为“如孔光等人的话可以批准”。议郎龚等人认为“王嘉论事前后相违背,没有一定的准则,不胜任宰相职务,应该削夺他的爵位和封地,免为庶人。”永信少府猛等十人认为“圣明的君主处理案件,一定要先探求本意定立罪名,探求心意确立案情,这样死者不怀恨入地,活着的人不怀怨而承受罪罚。英明的君主具有最高的德行,重视大臣的刑罚,广泛地延请有司商议,要让天下人都信服。王嘉的罪名虽然应合法律,圣明的君主对待大臣,在车上看见他就要下来,坐着就要站起来,病了就要多次探望他,死了就要去凭吊他,甚至废止宗庙的祭祀,依礼来提拔他,依义来辞退他,依他的德行来撰写谏文。考察王嘉本是因为梁相等人获罪,罪恶虽很显著,而大臣结着头发戴着刑械、裸身遭受笞刑,追不是用来敬重国家褒扬宗庙的做法啊。今年春月寒气交错,霜露多次降临,应该向天下显示宽厚仁和。我们这些入不懂得大义,希望陛下能明察这件事。”有诏令暂借给谒者符节,召丞相到廷尉诏狱。

  使者到了王嘉府上,掾史哭泣着,一起和药给王嘉,王嘉不肯服。主簿说: “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使者端坐在府门上。主簿又上前进药,王嘉拿过药杯掷到地上,对属吏说: “丞相有幸得以位居三公,执行职务时有负国家,应当伏刑都市来警示世人。丞相难道是小儿女吗,为什么要吃药而死!”王嘉于是着装出门,见到使者拜了两拜接受了圣旨,乘坐卒吏小车,去掉车盖免冠,跟随使者拜见廷尉。廷尉收回了王嘉的丞相新甫侯的印绶,绑缚王嘉用车载到都船韶狱。

  皇上听说王嘉活着自己见了官吏,大怒,派将军以下的官员和五个二千石官吏共同处治。狱吏诘问王嘉,王嘉对答说: “考察狱案的人希望得到事实。我私下裹见梁相等人以前处理平王的案件,并不认为刘云不该死,祇是涉及到公卿的事要显示慎重;备置驿马转送囚犯,势必不能超过冬月,确实不见他们内外观望阿附刘云的证据。又有幸得以蒙受大赦,梁相等都是温良和善的官吏,我私心替国家爱惜贤才,不是偏爱这三个人。”狱吏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为什么认为罪名仍很相当?一定是辜负了国家,不是无罪而入狱。”狱吏稍稍冒犯王嘉,王嘉喟然仰天叹道: “有幸得以充任宰相,不能举拔贤才罢退愚才,因此负国,死有余责。”狱吏询问贤与不肖的人的名字,王嘉说: “贤才,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举拔;恶人,高安侯董贤父子,谄媚邪僻扰罱L朝廷,却不能罢免。我罪当处死,死也没什么怨恨。”王嘉被拘囚在牢狱二十多天,不吃食物吐血而死。帝舅大司马骠骑将军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他,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以董贤代替了他,这件事记载在《董贤传》中。

  王嘉任丞相三年被诛杀,封国被削夺。死后皇上读他的答辞而思考他的话,又用孔光代替王嘉做了丞相,征用何武做了御史大夫。元始四年,下诏书追绿忠臣,封王嘉的儿子王崇为新甫侯,追谧王嘉为忠侯。

  师丹字仲公,琅邪东武人。研习《诗经》,奉匡衡为师。因举孝廉做了郎。元帝末年,做了博士,后来被罢免。建始年间,州裹推举茂材,又补任博士,出任束平王太傅。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举荐师丹议论博深,廉洁正直守道义,征召入京做了光禄大夫、丞相司直。过了几个月,又做了光禄大夫给事中,由此任少府、光禄勋、侍中,很受尊重。成帝末年,册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任命师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师丹任左将军,赐爵关内侯,赏赐食邑,领尚书事,于是代替王莽做了大司马,封为高乐侯。一个多月后,升任大司空。

  皇上年少在封国的时候,见成帝把政权委托给外戚家,王氏越权强盛,心中常忧悒不安。即位后,常试图匡正这种局面。封爵授官给丁氏、傅氏来削夺王氏的权力。师丹以师傅的身份三公位,很受皇上的信任,便上奏书说:“古代帝王居丧不理政事,百官听命于冢宰,三年不改先父的政策。先皇帝的尸柩仍在殿堂,而您就给我们以及亲属赐官封爵,赫然地都尊贵荣耀起来。赐封帝舅为阳安侯,皇后的尊号还没有确定,就预先封她的父亲为孔乡侯。又外调侍中王邑、射声校尉王邯等人。诏书频频下发,变动政事,仓猝突然不能循序渐进。我即便不能明白地陈说大义,却也不能坚持推让您赐的爵位,相随着空受封侯,更加增加了您的过错。近来郡国多地震,河水决流残害人民, 曰月不明,五星运行失去规律,这都是您的举止失去公正,号令不定,法度没有原则,阴阳混浊造成的祸患啊。我浮想人的情理之中不该没有子嗣,因此,虽然年纪已六七十,仍要多娶姬妾广求子嗣。孝成皇帝深深体察到上天的意旨,洞察到您至高的德行,在壮年时就克制自己,立陛下为皇嗣。先帝突然抛舍了天下而陛下承继了大体,四海安宁,百姓不担忧,这是先帝圣德符合上天与百姓的心意的功劳啊。我听说天威离皇上很近,希望陛下深思先帝定立陛下的用意,并且克己躬行来观看天下人的顺从归化。天下,是陛下的家,您的亲戚大臣何患不能富贵,不应该太仓猝。先帝不考虑我的愚钝,任我做了太傅,陛下因为我是先帝委任的师傅,所以没有功德而官居重位,受封大国,加赐黄金,备位三公,职责在于辅助皇上,不能竭尽忠诚弥补您的过失,而使百姓私下议论,灾异多次发生,这是我的大罪过。我不敢提出乞骸骨回到家乡海滨,恐怕被怀疑是造作。我真是羞愧有负于重大的职责,按道义不能不以死尽忠。”奏书数十次进上,多是恳切直率的话。

  当初,哀帝即位,成帝的母亲尊称为太皇太后,成帝趟皇后尊称为皇太后,而皇上的祖母傅太后和母亲丁后都留在封国的住所,自以定陶共王为称号。高昌侯董宏进上奏书说:“秦庄襄王的母亲本是夏氏,而他被华阳夫人养作儿子,到即位后,两人都尊称太后。应该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情下达给有司,当时师丹以左将军的身份与大司马王莽一同弹劾董宏“明知皇太后是最尊贵的称号,天下已经统一,却称引亡秦的事例做比喻,欺骗贻误圣明的朝廷,不是为人臣子应当说的话,非常不合道义。”皇上新登位,很谦让,采纳了王莽、师丹的话,免董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强迫皇上一定要称尊号。皇上于是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尊称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人又上书道: “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都不应该再引定陶藩国的名称来加在尊号上,车马衣服都应该合乎皇的意义,设置二千石以下的官员供奉他们各自的职位,还应该在京师为共皇修建宗庙。”皇上又下达奏书给大臣们进行商议,有司都认为应该像泠褒和段犹说的那样做。师丹单单奏道: “圣明的君王制定礼法要取法于天地,因此尊卑之礼明确了人伦的次序就会端正,人伦次序端正了就会乾坤适应它的位置阴阳顺应它的规律,人主和万民都蒙受保佑。尊卑,是用来端正天地的位置的,不能够扰乱。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称号,是符合母从子妻从夫的道义的。如果要立官置吏,车马服饰与太皇太后等同,就不能用来明确尊卑和天无二主的道义。定陶共皇的谧号在前已经确定了,按道理不应该再改。《礼记》中说:‘父亲是士人,儿子是天子,祭祀用天子礼,他的尸服还是使用士人的服饰。’儿子没有给父亲封爵的道理,这是为了尊重父母啊。为人后者为人子,因此为所继承的人服三年重孝,反而减少父母的孝期为一周年,这是明确尊奉本祖而重视正统啊。孝成皇帝圣恩深远,因此替共王立后,承继祭祀,现在共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情道义已经完备了。陛下已经继承了先帝的体脉,主持祭祀大宗,承继宗庙天地社稷的祭祀,按道理不应该又把定陶共皇奉入宗庙。现在要在京师修建宗庙,而让臣下祭祀他,这是没有主上啊。又亲情尽了必当毁弃,白白地放弃一国太祖不毁的祭祀,却来接受无主应毁不正当的礼仪,这不能说是尊重厚待共皇啊。”师丹因此渐渐不称皇上的心意。

  正好有人上书说古代用龟贝做货币,现在用铜钱替换它,百姓因此贫穷,应该更改货币。皇上以这件事询问师丹,师丹回答说可以改。奏书下达给有司商议,都认为使用铜钱已经很长时间了,难以马上改变。师丹年纪大,忘了他以前说的话,后来又同意了公卿的意见。又有一次,师丹让手下官吏写奏摺,官吏私自写下草稿,丁压、{巡子弟听说了,派人上书告师丹进奏密封的奏书而行人却都持有那份奏书。皇上以这件事询问将军和中朝大臣,他们都对答说: “忠臣不应宣显谏议的话,大臣奏报事情不该泄露,让官吏百姓传写流散四方。‘大臣不严密就会丧失生命,,应该下达廷尉处治。”事情下达廷尉,廷尉以大不敬罪弹劾师丹。事情还没有裁决,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进上奏书,说“师丹的经术和品行没有人可比拟,自近世大臣能像师丹的很少。发于愤懑,进奏密封的奏书,来不及深思远虑,让主簿代笔,泄露的过错不在师丹。因此贬黜他,恐怕不能使众人心服。”尚书弹劾申咸、炔钦说:“有幸得以以儒官选拔备作近臣,皇上听取他们的话来断事判定疑惑之处,明知师丹是国家重臣,议定罪名进行处罚,这是国家应该慎重的,申咸和炔钦当初附合经义认为应当处治,事情已经显示给众人了,却又上书胡乱称赞师丹,前后相违背,是不敬。”皇上贬低申咸和炔钦的宫秩各两个等级,于是下策罢免师丹道:“三公,是朕的心腹大臣,辅助善行审察过失,匡正管理百官,是协调统一天下的人。朕既不够明达,把政事委托给你,近来阴阳不调,寒暑失常,变异屡屡发生,山崩地震,河水决堤泉流奔涌,泛滥残害人民,百姓流连,心中没有可依赖的,司空的职责尤其废弃。你在位出入三年,没有听到你忠诚的言论和好的计谋,却反而有朋党相提拔不公正的名声。以前把特拔力田商议更改货币的奏章给你看,你在宫内向朕建议可以改而没有疑问;我把你的话拿给朝臣一同商讨,你却又希望和众人一样,在外认为不便更改,使知道的人把过错归到朕身上。朕隐忍不说出来,替你受过。朕痛恨互相勾结的人,虚伪损伤风化,渐渐成了习俗,因此多次写信给你,希望你从自身反省寻求过失,你却反而不接受,回去后又有所言论。等到你上奏密封的奏书,流传在行人中,散布得使朝廷街市的人都知道了,弹劾的人认为大臣

  忠,依罪应该杀头,采获虚名,致使毁谤指责沸沸扬扬,流传四方。心腹大臣况且这样,远臣又将怎样呢?大概错在二人同心的好处的说法上,又凭什么统领群下,使远方亲附呢?朕考虑你地位尊贵责任重大,考虑事情不周密,心怀诡诈迷乱国家,进退之间违背命令,言论反覆相互矛盾,很替你羞愧,造不是用来实现共承天地。永保国家之意。因为你曾受托为师傅,不忍让法官考核你,已经命令有司宽赦你不要处治。交上大司空高乐侯的印绶,罢官归家。”

  尚书令唐林上奏疏说: “我私F里见到免大司空的策书,指责过于深切了,君子作文,应该替贤者讳饰。师丹的经学是当世的儒宗,德行是国中的长者,亲自教授陛下,位居三公,犯的罪很轻微,海内的人没有见他有大的过错,事既已过去,免去爵位的处罚太重了,京师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应该恢复师丹的封地和爵位,让他奉朝请,这是四方的人期待的啊。希望陛下体察揣度众人的心意,能够安慰报答做为师傅的大臣。”皇上听从了唐林的话,下令封赐师丹爵位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师丹被罢免几个月后,皇上又采用朱博的建议,尊称傅太后为皇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与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同等尊贵,又为共皇在京师修建宗庙,礼仪一如孝元皇帝。朱博升任丞相,又和御史大夫趟玄上奏道:“前高昌侯董宏首先提出定立尊号的建议,却被师丹弹劾,免为庶人。那时天下有丧事,把政事委托给师丹,师丹不仔细考虑褒扬推广尊亲的道理却胡乱称说,贬低尊号,使孝道损亏,不忠没有比这更大的了。陛下圣明仁厚,昭然定立尊号,董宏因为忠孝又封为高昌侯。师丹违逆君命罪行昭著,虽蒙宽赦的命令,也不应该享有爵位和封地,请求免他为庶人。”奏议被批准。师丹于是被废免回到乡里过了很多年。

  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向太皇太后陈奏发掘傅太后、丁太后的墓冢,剥夺她们的玺绶,重以百姓礼埋葬她们,定陶毁掉了共皇庙。诸位建议此事的人如泠裹、段犹等人都流放到合浦,又罢免高昌侯董宏为庶人。征召师丹到公车署,赐爵关内侯,享食原来的封邑。几个月后,太皇太后韶令大司徒、大司空道: “褒奖有德的入,赏赐首功大臣,这是先圣的制度,历代帝王不变的规矩。前定陶太后妄称尊号,十分违背义理,关内侯师丹对国家忠诚正直,不顾患难,坚持忠诚的节操,依据圣王的法度,分辨明确尊卑的制度,坚决的样子有柱石一般牢固,面临大节而不可强夺,可以称得上社稷的重臣了。有司条陈上奏的建议定称尊号的邪臣已经降职或罢免,师丹却没有论功加赏,恐怕违缪先赏后罚的道理,无法来宣扬有德报答他的功劳。现以厚丘的中乡二千一百户赐封师丹为义阳侯。”一个多月后,师丹薨,谧称节侯。他的儿子师业承袭了爵位,王莽败亡后就断绝了。

  赞曰:何武的举奏,王嘉的谏诤,师丹的主张,考察他们的祸福,都在以后应验了。当王莽兴起,内外都信服,董贤受到的宠幸,可以比得上皇亲国戚,何武、王嘉区区臣子,用一黄土来阻塞江河,因此淹没了自身。师丹和董宏交替受赏罚,很悲哀啊!因此说“依顺世俗就会废弃正道,违背世俗就会危害自身”,这是古人难以受封爵位的原因。

参考资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67630409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