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柳恽

答柳恽朗读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译文

在天刚破晓的时分,就从陇西出发飞奔;要于夕阳落山之前,赶到狐谷客店安身。

金秋皓月当空照,凉气充满万山林;西风呼啸连日不停,折断高树扬起沙尘。

雾气漾漾露水成珠,寒气袭来侵入衣襟;千山万岭道路崎岖,天咧即走何等艰辛。

您这次远去他乡,是要到哪里扎根?高原平地参差错落,相距遥远颠簸难行。

从今以后各一方,无缘用范太伤心;我胸怀离愁别恨,满目凄然暗昏昏。

注释

柳恽:字文畅,河东解今山西省西南部人,工诗,善尺牍。

陇西:郡名,在今甘肃省内。

飞狐谷:关名,在今河北涞源县。

层岭:重重山岭。

扫:扫落树叶。高木:高大的树木。

催轴:催促行车。轴,车轴,这里指车轮的转动。

之:到,往。

间:间隔。原陆:原野大地。

缘:机会,缘分。

空:空自,徒然。

参考资料:

1、王守华 赵山 吴进仁.汉魏六朝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76页

2、吕晴飞 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458页

答柳恽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吴均赠予好友柳恽的。当时柳恽任吴兴太守,离职时曾写有《赠吴均三首》赠给作者吴均,作者吴均作此诗予以回赠。

参考资料:

1、蔡景仙.汉魏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48页

  “清晨”二句是应柳诗“夕宿飞狐关,晨登碛砾坂”而来,设想分手之后,柳恽的行色匆匆,日夜兼程。“陇西”是郡的名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飞狐谷”即柳恽诗中所说的“飞狐关”,是古代的要塞关隘,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古称“飞狐之口”。这两句举出两个遥远的地名,极言柳恽所去之地的辽远。“陇西”与“飞狐谷”相去不啻数千里,但这里说朝发夕至,自是夸张之辞,形容柳恽的行旅匆忙,道途艰险。这两句中用两个具体的地名,给读者以实在的感受;同时它又是想像的、夸张的,用了虚写的手法,由虚实的结合,令诗意更为明朗而形象。

  “秋月照层岭”四句想象柳恽旅途中的景象与经历,极言其风霜雾露之苦。秋月照在层层的高岭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风吹拂着高高的树木,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零。“扫”字下得极有力,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萧杀气氛。因为是夜行,所以说雾露侵湿了衣衫,经过一夜的旅途颠顿,至天色拂晓时分,关山才在晨曦中露出了它峥嵘的面貌,似乎在催促着行人快快前去。这里的“月”、“风”、“雾露”等天象与“层岭”、“高木”、“关山”等景物结合起来构成了索莫而壮阔的画面,“侵衣”、“催轴”则将人点缀其中,一幅“关山行旅图”宛然在目,柳恽旅途的艰险与辽远于此可见。

  “君去欲何之”以下四句写自己由分别而引起的悲哀。“君去”两句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友人远去,去向那参差起伏的高原和平陆之间,正因为路途遥远,因而最后说,今后会面恐不容易,旧时情景虽历历在目,然也只是徒增悲伤,空怀追忆而已。以“君去欲何之”一问从描写行旅而过渡到抒怀,极为自然。“参差”二字描写高原平陆,也很形象,最后落实到送友,别情离绪,油然而生。

  吴均是描写山水的能手,他的诗文多模山范水之作,风格清新挺拔,此诗描述离情,却能从想象中的旅况落笔,构思巧妙。诗中刻画山川阻隔,风露凄凉,形象而准确,体现了诗人描摹自然物象的本领。同时,诗的炼意炼字也都相当著力,如“寒风扫高木”之“扫”字,“雾露夜侵衣”之“侵”字,“关山晓催轴”之“催”字,都是锤炼得之,开了后代诗中“字眼”的风气,令读者想象出旅途中的风霜之苦,行程的匆遽无息,由此加强了诗的感染力,令离愁别绪更有了基础,“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就不是无病呻吟了。

  吴均的诗文后人以为“清拔有古气”(《南史》本传),即指出他的诗貌似信手写来,却不乏清新劲拔之气。此诗的描述中就可见既遒练清劲,又古朴自然的风格,全诗一气流走,似行云流水,自然写来,却不乏匠心,所以被后人视为一首成功的惜别之作。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

吴均朗读
()

猜你喜欢

莫恃昆仑峻,闲观高附兵。萧墙荆簇满,卧榻虎横行。

白骨撑星帜,烟荒隔汉营。固疆能不慎,奇计待陈平。

()

杳杳画梁巍架杏,沉沉香壁静涂椒。宫前夜祝君王寿,日上黄炉炷未消。

()

龙舟大半没西湖,此是先皇节俭图。三十六年安静里,棹歌一曲在康衢。

()

有王茂宏之笔势,予非取其丽。

从容而大肆,巧者以愧,

()
多隆阿

村边古木绿阴交,已老榆钱匝地抛。草醉浓烟鸠唤雨,泥黏落絮燕营巢。

懒过韨井嫌尘扰,静闭斋门待客敲。何处风筝游线断,翩翩落上杏花梢。

()

昔日曾闻李谪仙,饮酒一斗诗百篇。

感君慨赐无悭吝,贫衲保尝出口涎。

()